close

阿德勒學派諮商法

★理論要義
.將人視為是一個有創造性、能負責的個體
.「鼓勵」一個人發現自己的優點,是引發一個人的社會興趣,是發展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諮商方式:建立良好的諮商關係,對舊有生活方式進行評估與分析,以及採取新的行動方向

▲人性觀

人具有主動性
.人的行為是目標導向的,是有目的的
.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不是潛意識
.強調選擇與責任、生命的意義、追求完美與成功
.認為遺傳特質不那麼重要,關鍵是能否將已有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真實世界的主觀知覺
.內在邏輯:人能夠依據自己的經驗來決定自己的生命方向,這種內在心理歷程是主觀的且自成一個系統
.現象學:不去分析客觀的自然世界,而是研究人對環境主觀知覺的內心世界

目的論的人生取向
.「現在」以「過去」為基礎,強調「未來」目標計劃的重要性
.虛構目標/虛構終點:"虛構"是一種假想或想像,並不真實。未來即將要發生的事情,心中的一個夢想,人在這種"彷彿"的目標面前會集中意志與心力,發揮遺傳所賦予的潛能

▲人格理論

自卑與超越
.人類有追求完美與因應自卑的內在本能
.自卑心結包含了自卑感、自卑情結
  自卑感:當我們想要改善某些情況時,自然產生的一種不如人或自慚的感覺
  自卑情結:長期的自卑感所累積而成,情結深的人會以逃避的方式解決
.當人經驗到自卑感時,追求超越的內在動力會因此產生,力圖克服萬難以求補償(超越指的是超越自己潛在能力)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個人面對生活的基本作為,也是這個人彰顯其存在的表徵
.認為生活中每個問題都可歸納在工作、社會、兩性關係三個主要問題之下
.生活方式的差異是受到幼兒時期開始到成年與家庭中成員地位互動,以及手足排序的影響,尤其以生命最初六年影響最大

社會興趣
.人活著必然要和周遭的人發生關聯(聯繫)
.認為每一個人都會努力地想使自己變得重要,但是人的重要性是依著對別人生活所做的貢獻而定
.對別人發生興趣、喜歡與人交往、願意貢獻社會的人通常身心比較健康
==>精神病患、酗酒者、問題少年基本上缺乏隸屬感與社會興趣

出生順序與手足關係
.一個人出生別以及他對自己在家庭中地位的解釋,會無形中影響他成長後與人交往的方式
.如果一個在某領域比較好,另一個就會轉移興趣的領域避免失敗;排行居中的小孩常被忽略較為偏激;老么常被寵壞較難自立

★諮商歷程與技術

諮商步驟:建立諮商關係、評量與分析、頓悟與解釋、重新定位

▲諮商目標
.認為人遇到的主要困境來自於錯誤的生活方式
.以教育的方式讓當事人建立起一個新的生活目的或方向,讓新而有效的生活方式豐富人生
.諮商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勵,鼓勵能幫助建立自信,產生勇氣

◎六個具體的諮商目標(Mosak)
.養成社會興趣
.降低自卑感即克服沮喪
.修正個人的生活方式
.改變價值或錯誤的動機
.鼓勵當事人趣體認人皆生而平等
.幫助個人成為有用的人

有些學者認為阿德勒學派治療方式能讓當事人產生以下改變:
.社會興趣
.人本至上(能察覺到自己與眾不同的長處與優點,並發揮在個人興趣與社會興趣)
.創造能力(基於對自我優點與內在資源的覺察)
.生活方式的發展
.勇氣(焦慮降低、積極態度增加)
.自由選擇(真實地做決定並為決定負責)
.認知結構
.自由意志

▲諮商過程

◎建立諮商關係
.以鼓勵優點代替處理缺點
.進入當事人主觀的內心世界(專注、傾聽、同理)
.以簡單清楚的問話代替自由聯想
ex:什麼事把你帶到我這來?在這之前你對這個問題做了哪些處理?對於我們一起來看問題,你會有哪些期待?
.全方位的了解的當事人
-->每一個當事人的表情、用詞、思考、感覺,都能帶出當事人的動機與目標,而建構出其生活的方式

◎評估與分析(探索生活方式的結構與動力)

目的:了解當事人生活方式的動力、確認這些生活方式如何影響當事人的日常生活

.家庭氣氛與家庭星座 (所謂"星座"指的是位置、排序,而非命理定義的星座)
ex:父母親的個性、婚姻狀態、親子關係、手足關係、出生順序、和當事人最親近與疏遠的人

.出生順序
--一個人在家中的心理位置,會影響日後的社會關係、工作、性別、自我概念的發展
--因排序而來的和家庭中其他成員的互動關係,會影響到人的行事風格與個性
--性別、不同時期(ex:出生時父母已老、家道中落)出生的孩子也會有影響

.早期回憶
--要當事人回憶最深刻的幾個事件,因為能拼繪出形成日後生活型態動力的一些態度、信念與價值
--回憶被保留下來是為了提醒當事人,經由事件可以觀察出影響生活方式的蛛絲馬跡
--庫柏與丁克邁認為要回憶到3-6個故事,對早期記憶的解釋正確性就會增加

.夢
--夢是想在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他當前的問題之間建立起連繫,而又不願意對生活方式做新要求的一種企圖,夢對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種支援和維護
--夢的目的在於引起的感覺中

◎頓悟與解釋
.幫助當事人詳細地檢視排列在第一位的優先選擇,接受其所以然,以及決定是否要冒此風險
.諮商師會以前述方法蒐集來的資料,幫助當事人透過頓悟而產生行為的改變
.頓悟是人經由理解而轉向建設性行動的重要過程,是改變的重要步驟,靠解釋來完成
.解釋是達成頓悟的有效方法
.解釋的重點在於行為的目的而非原因;行為的動向而非行為的描述
.抗拒現象的用意:當事人缺乏勇氣面對新的生活、當事人與諮商師對諮商目標的看法有了差距
.抗拒發生時,諮商師可用開放性或試探性的陳述句
ex:我有個想法很願意和你分享、他有沒有可能是...、你要不要從這方面去看..

◎重新定位
.從頓悟到發展出新的行動方向稱為重新定位(或再教育)
.重點在與當事人共同找出可行的方案,以及做最後的決定
.需要加強建立因為新選擇而來帶變化的承諾

★特殊的諮商技術(通常在頓悟與解釋、重新定位階段用較多)

.目的皆是讓當事人自動卸下心理武器,真誠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演出「彷彿」(角色模擬技術)
.讓當事人想像他們想要成為地人或生活方式,在安全又無威脅的情境中體驗新的生命角色或生命情態
.讓當事人想像「如果我是」,鼓勵將幻想的角色行為融入生活中實際演練

◎迴避糾纏
.有時當事人會將不良適應模式帶入諮商情境,處理方式是增強"相反的"好習慣即可

◎自制
.幫助當事人學習到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即時警覺到必須採取新的反應方式
.停看聽

◎幻想
.以象徵化的幻想方式呈現出「虛擬目標」
.目的在於接近當事人現實情境與未來目標的距離,有時是提醒當事人注意觀想其目標

◎矛盾意象法
.越阻止某行為發生時就越嚴重,於是乾脆有意地去擴大,當意象的能量得到發洩的允許行為也就消失
ex:上台報告手會抖,就在心裡想"再抖阿~用力發抖阿~"能量得到發洩,害怕的行為消失

◎濡湯以沫
.用於當事人的行為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下,潛藏另一層自欺欺人的行為動機時,使其產生趨避衝突,而中止或修正原有的行為方式
ex:大學生說為了學費而身兼家教跟其他打工很辛苦,諮商師便可告知,你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但是必須付出功課不及格的代價

◎按鈕技術
.讓當事人交替幻想最近發生的"愉快經驗"與"不愉快經驗",同時強調去體察這兩種經驗隨之而來的感覺,而讓當事人覺察到自己可以主動地控制情緒,而非被動地被情緒控制

▲貢獻與限制
.學派的主要觀點被其他學者譏為常識
.與其他諮商理論相比,阿德勒理論失之嚴謹、定義模糊、結構鬆散

.自卑感、優越感、家庭星座等名詞平易近人,容易走入普通人的生活經驗
.平民化常識心理學理論取向,是阿德勒推廣個心的初衷
.認知行為學派、當事人中心學派、存在主義治療法、完形心理治療法,及其他後現代主義的新興學派都有阿德勒的身影

★生活上的運用
.在教育上,主要在發展如何幫助學生發現錯誤的生活型態
.重視如何教導老師和家長培養孩子社會興趣以提升其能力和自我價值
.德瑞克認為,孩子都需要大人的認可,若無法達到則會產生四個「錯誤的目標」

▲錯誤的目標

德瑞克假設孩子有三種主要的行為傾向
.孩子需要歸屬感,所有的行為都反映出要被接納、重視的企圖
.孩子有能力選擇好與不良的行為,行為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偏激的行為是因為孩子以為這樣才能得到肯定
.四種行為是一項無法得到滿足就往下一種行為展現

◎獲得注意
.好孩子可以以成績獲得大人的注意,無法以成績獲得注意的孩子就會以搗蛋、上課亂發言來讓大人看見

◎尋求權力
.以爭辯、反駁、說謊、發脾氣、攻擊行為來對抗成人
.成人迎戰他們就贏了,因為已掉入權力遊戲
.成人贏了,孩子就更確信權力是抗衡大人的反擊方式

◎進行報復
.只要我有力量去傷害別人,我就會覺得有份量,傷害別人可以補償受創的心靈
.成人越處罰,我就越有名
.在這之下是挫敗與氣餒,於是覺得自己毫無價值與毫不可愛

◎表現無能
.有意地放棄任何努力,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沒必要再去努力
.退出任何會增加失敗感的情境
.只要別人相信我無能,他們就沒轍

▲處理

.了解孩子的內在思考邏輯
.紀錄大人對孩子不良行為的反應,這些反應可以指出孩子有哪些類型的期待

大人的反應:

   大人          孩子
覺得煩惱--獲得注意
受到威脅--尋求權力
受到傷害--進行報復
有無力感--表現無能

孩子的行為:

停止偏差行為而又重複出現-->獲得注意
拒絕停止或是增加偏差行為-->尋求權力
變得兇暴異常或對權威敵視-->進行報復
一再拒絕合作或是冷漠以對-->表現無能

◎對獲得注意的處理
ex:上課出現干擾行為,可以直接叫名字

◎對尋求權力的處理
.大人要避免成為權威型的人物,就可以減弱孩子的氣焰
ex:你這樣搗蛋我教不下去,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方法,可以讓你做你想做的事我教我的書
ex:我聽說你在背後批評我,你認為我該怎麼做才好

◎對於進行報復的處理
.塑造情境讓孩子的才華或長處有表現的機會(自卑的背後有自我超越的動力)
.瞭解和接納
ex:
孩:我想要炸掉學校,和所有欺負我的人同歸於盡
師:當你想要這麼做的時候,沒有人可以阻止你。我想要知道的是,在什麼情況下你才不會這麼做

◎對於表現無能的處理

不。要。放。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s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